第(2/3)页 刘平不知道他这一句话成为了郭嘉所有构想的核心点。 刚烈的性情,悍勇的战力,坎坷的经历,悍勇而无决死之心、善战而无寸缕之名的诡异,再加上对于“匹夫”称谓的敏感,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郭嘉制定计谋的依据。 事实上,郭嘉的判断从一开始就切中要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别说是在同一阵营,同床尚且异梦,更何况是人呢,不同的人想法和决断自然各不相同,对于广成关外荆州军大营中的三位主帅同样如此。 在面对纪灵的时候,三人可以合力,但是随着纪灵伏诛,淮南军被收降,刘磐、黄忠、邓济再想如同之前一样齐心协力已经不再可能。 关于幽州军送来的以刘平署名的战书,邓济的提议是不理睬,按部就班休息整编,在斩杀了纪灵已经有了大功的情况下,没必要节外生枝。 然而被蔡瑁和诸葛亮这一对翁婿讥讽、挖苦、嘲笑之后,一怒率军北上广成关的刘磐则满脑子充满了大胜之后为自己证明的想法,对面主动送上门的刘平,他的想法是一不做二不休,管他文斗武斗,主要距离够近,让黄忠直接一刀把刘平做掉,从而立下斩杀敌酋的旷世奇功! 黄忠有着顶级高手的傲气,不理睬显然是与他刚烈的性情相对,而直接偷袭,更是于黄忠的高傲与底线背道而驰。虽然不知道以幽州牧刘平署名的战书里的文斗是什么意思,但是对于刘平堂而皇之地战书,自然是没有任何犹豫的应下。 黄忠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但是他终究还是属于刘磐的部下的,邓济的话他可不听,但是刘磐的话他却不能不考虑。 以前在观念和行为没有明显冲突的情况下,双方尚可以沟通配合、并肩作战,然而这一次,一封以文斗为方式的战书,却将黄忠与刘磐的分歧暴露得淋漓尽,双方因为这个问题甚至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虽然最后刘磐勉强答应了黄忠堂堂正正文斗的请求,黄忠也答应了刘磐若有机会,一定会堂堂正正地斩杀了刘平,替刘磐立下大功,虽然最后达成了看似不错的协议,但是双方的裂痕却彻底暴露了出来。 因为害怕刘磐在功利心之下会逼迫自己偷袭刘平,黄忠率军提前离开营地列阵,而且这时间远远比刘平出关的时间早了至少半个时辰。 这使得黄忠可以安心的指挥士卒列阵,之后还目睹了幽州军出城之后,在陈到的指挥之下,迅速构建战阵的全过程。 第(2/3)页